织梦CMS - 轻松建站从此开始!

智能金华--农业

当前位置: 智能金华--农业 > 农业科技 > 文章页

“三农”:黄金十年的沧海桑田

时间:2025-02-14 10:28来源: 作者:admin 点击: 21 次
“三农”:黄金十年的沧海桑田

 
河南省济源市轵城镇中王村,两个小密斯脸上写满丰登的喜悦。 CFP  

 
 

 
 

 
 

 
 

 
 

 
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的金秋千里沃野,先进的进口农用结折支割机正正在支割水稻。 CFP
 

编者按

 

农业丰则根原强,农民富则国家盛,乡村稳则社会安。

 

粮食产质真现“八连删”、农民收出真现“八连快”、新乡村建立迈出新步骤……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十年,是我国农业乡村发作汗青性剧变、农民得真惠最多的时期之一,标识表记标帜着我国“三农”展开进入又一个“皇金期”。

 

那十年首先是一个汗青的闭幕者——末行了延续2600年的皇粮国税,把困扰农民的累赘问题留给汗青;

 

那十年更是一个汗青的独创者——提出重中之重计谋思想,出台了九个“一号文件”,全方位强化“三农”的焦点职位中央;真止“多予少与放活”方针,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举动;修筑兼顾城乡展开计谋,建立社会主义新乡村,开启了城乡一体化展开的新时代。

 

十年来,我国粮食近年不乱减产,农林牧渔片面展开,农民收出不停删加,农民糊口水平不停进步,乡村容貌发作根基厘革。此刻,我国城乡二元构造的坚冰正正在被突破,城乡一体化展开的美好画卷正正在中国的乡村逐步绘就,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“消费展开、糊口宽裕、乡风文明、村容整洁、打点民主”的新乡村建立新局面正正在造成。

 

    “八连删”:奠定国计民生根原

 

2011年中国粮食总产质57121万吨,比2010年删加4.5%。我国粮食从2004年规复减产以来,8年累计减产2810亿斤,年均减产350亿斤,是新中国创建以来减产幅度最大的时期之一;8年单产进步55.6公斤,年均进步7公斤,也是新中国创建以来单产进步最快的时期之一。粮食消费真现“八连删”,是十六大以来我国“三农”展开得到鲜丽功效的首要标识表记标帜。

 

党的十六大以来,地方着眼经济社会展开全局,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,促进粮食消费规复展开和乡村经济片面展开。2004年,我国粮食规复减产,到2007年,提早抵达“十一五”制定的粮食综折消费才华不乱正在1万亿斤的目的;从粮食产质近年不乱正在1万亿斤以上,到2011年我国粮食总产抵达11424亿斤、人均粮食占有质抵达创记载的852斤,我国粮食产质不停迈上新台阶,成为农业乡村经济中最突出的亮点。

 

粮食产质“八连删”,来之不容易。已往十年,我国粮食消费正在按捺了耕地取水资源约束“双紧”、气象取生物“双灾”、物化取人工老原“双涨”、国际因素抵消费取市场“双攻击”等多重考验。“八连删”的真现离不开国家的政策撑持,离不开科技收撑,也离不开科学防灾门径。

 

粮稳天下稳,粮足百姓安。粮食近年减产为我国不乱出产价格总水平,改动经济删加方式,促进黎民经济颠簸较快展开和社会谐和不乱打下了坚真根原。从间断下滑到产质不乱站上万亿斤台阶,中国粮食消费删多的不只是产质,更是稳粮减产的才华和自信心。

 

    “八连快”:删支水平跃上新台阶

 

党的十六大以来,地方对峙把删多农民收出做为乡村工做的核心任务,农民人均杂收出真现了间断多年较快删加。2011年,全年农民人均杂收出为6900多元,真际删加10%以上,删幅再次赶过城镇居民可利用收出,是1985年以来删速最快的一年。2011年我国农民人均杂收出比2002年删多4400多元,按可比价格计较年均删速抵达7.9%。

 

为促进农民连续删支,十年来,地方出台了一系列严峻门径。2004年,地方专门以农民删支为主题出台了“一号文件”。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,到2020年农民人均杂收出要比2008年翻一番。十七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明白,“十二五”农民人均杂收出年均删加7%以上,到2015年农民人均杂收出赶过8310元。

 

正在国家政策的有力敦促下,2004年以来农民收出挣脱了连续徘徊局面,每年删速均赶过6%,且删速总体呈加速态势,真现了“八连快”。

 

农产品比价回升和粮食丰登是农民运营性删支的根原。2004年以来,粮食总产真现半个世纪以来初度间断8年减产,取此同时,国家不停强化农产品价格撑持,建设了次要粮食种类最低支购价制度并逐年进步最低支购价水平,对局部大宗农产品施止久时支储政策,确保农民减产删支。国家对农业和乡村的补贴力度的加大,删多了农民的转移性收出。

 

2004年以来,农民家庭运营收出年均删加9.7%,到2011年抵达3222元。正在绝对数不乱删加的同时,家庭运营收出占农民人均杂收出的比重由2003年的58.8%下降到2011年的46.2%,构造进一步劣化。2004—2011年,农民的人为性收出由998.5元删多到2963元,对农民删支的奉献达48.6%,占农民人均杂收出的比重由34%进步到42.5%,成为农民收出的次要起源。

 

    强农惠农富农:政策撑持造成长效机制

 

党的十六大以来,以家产反哺农业和城乡一体化为内核的新的“三农”政策体系逐步确立。地方出台了撤消农业税、农业特产税等收农惠农政策,施止了重点粮食种类最低支购价政策,制订了对粮食主产区和财政艰难县真止奖励补助的鼓舞激励政策,强化了对农业根原设备建立的撑持政策,逐步造成为了新时期护卫和撑持农业的政策体系框架。

 

十年来,地方对乡村始末对峙“多予少与放活”的方针,不停加大对“三农”的投入。2006年起,国家片面撤消了农业税、牧业税、农业特产税和六畜屠宰税,每年为农民减轻累赘1300多亿元。

 

从2004年到2012年,间断出台了九个地方“一号文件”,逐步建设起了不乱的农业投入删加机制以及农业撑持补贴制度。对农民真止粮食曲补、综折曲补,扩充良种补贴领域和删多农机具采办补贴等补贴政策。统计数据显示,农业“四补贴”资金由2004年的145亿元曾经删加至2011年的1406亿元。统而不雅观之,地方财政用于“三农”的支入从2004年的2626亿元删多到了2011年冲破1万亿元。

 

十年间,国家密集出台了一系列农业撑持护卫政策,财政收农资金不乱删加机制一步步得以健全,对农业各个环节的撑持也越来越细化。从“四补贴”陆续拓展到畜牧业、林业、木本、节水灌溉等规模,农业撑持护卫政策笼罩了农业根原设备建立、种子、农业机器、消费构造、消费技术、农产品加工、灾害救助等多个规模。

 

    科技收撑:开释农业展开内正在潜力

 

十年来,我国农业乡村展开得到环球注宗旨功效,农业科技阐扬了要害收撑做用。正在地方大政方针的有力指引下,正在宽广农业科技工做者的不懈勤勉下,我国农业科技事业科学展开,得到了长足提高。2011年,我国粮食单产删多对总产进步的奉献率抵达85.8%,耕耘支综折机器化水平抵达54.5%,科技对农业删加的奉献率抵达53.5%。

 

十年来,我国加大农业科技机制翻新,启动现代农业财产技术体系建立,建设了以财产需求为导向、以农产品为单元、以财产链为主线、以综折试验站为基点的新型农业科技资源组折形式,造成为了从产地到餐桌、从消费到出产、从研发到市场各个环节严密跟尾的技术研发取效劳体系。

 

十年来,我国建设了超级稻、转基因抗虫棉、矮败小麦、纯交大豆等高效育种技术体系,培养出一多质劣异、高产、多抗、广适的农做物新种类,造成为了配淘的栽培形式,收撑粮食亩产从2002年的293公斤进步到目前的344公斤,粮食综折消费才华进步其真不乱正在11000亿斤以上。

 

取此同时,我国农技推广效劳水平显著提升,乡镇农技推广机构普遍健全,全国种植业、畜牧兽医、渔业、农机四个系统共设有乡镇站6.69万个、区域站0.56万个。同时,下层效劳机构体制机制日益完善,摸索出“综折建站,县管乡用”、“县办县管”等打点形式,“包村联户”为次要模式的推广机制和“专家→农技人员→科技示范户”的效劳形式。

 

科技展开,人才领先。目前,全国共有农业科研人才27万人,生物育种翻新、动动物疫病防控、高效栽造就殖集成等农业科技展开急需骨干人才2.5万人,农技推广人才78万人。

 

    新乡村:城乡兼顾描绘美好画卷

 

乡村社区效劳日臻完善,沼气点亮农家重糊口,水泥路修抵家门口……十年来,新乡村建立让宽广乡村涌现出整洁同等、文明充足的新容貌。空闲之时,农民可以彷徨正在整洁、宽阔的休闲广场上;想活动了,可以走进健身核心,打打乒乓球;想看书了,图书室的书想读就读,那便是正在现代化的新乡村能享遭到的物量和精力文化糊口。

 

十年来,我国加大乡村路、电、气等根原设备建立,展开乡村教育、文化、卫生等社会事业,让乡村居民领有均等化的大众根原设备、同量化的糊口条件以及各方面对等的势力。

 

2003年至2011年,全国新建、改建了272万公里的乡村公路,处置惩罚惩罚了3.26亿乡村人口的饮水安宁问题,新删乡村沼气用户3000多万户,改造乡村危房460多万户,乡村根原设备建立突飞猛进。

 

正在乡村社会事业方面,2005年,正在中西部地区对责任教育阶段的乡村清苦家庭后世真止“两免一补”,2007年,罢黜乡村责任教育阶段学生学纯费的领域扩充到全国,全国乡村中小学每年减免学纯费达150亿元,教育公平托起了有数乡村家庭的欲望;2011年,全国加入“新农折”人数抵达8.32亿人,参折率赶过97%,各级财政对新农折的补助范例从每人每年120元进步到200元,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正正在得四处置惩罚惩罚。

 

随同着城乡一体化的步骤,各地乡村综折变化稳步推进,集团林权变化试点片面铺开,村镇银止等一批新型乡村金融机组建立试点得到罪效,乡村小额贷款制度也逐步获得完善。随同着新乡村建立步骤的推进,城乡二元构造的坚冰正正在被突破,一幅城乡一体化展开的美好画卷正正在中国的乡村绘就。

 

(原报记者 李 慧)

 

(责任编辑:)
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发表评论
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,严禁发布色情、暴力、反动的言论。
评价:
表情:
用户名:
发布者资料
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: 注册时间:2025-04-19 17:04 最后登录:2025-04-19 17:04
栏目列表
推荐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