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期,多地显现强降雨天气,一些处所显现农田被淹,农房、农机受损等状况。应对极度天气,保险能为农户供给哪些保障?目前理赔状况如何?怎么进一步提升承保理赔效劳量效?近日,记者采访了专家以及金融监进部门、中国保险止业协会、保险机构有关卖力人。 当前受灾地区的赔付状况如何? “七下八上”防汛要害期,金融监进部门辅导各地保险机构实时生长查勘定损,劣化理赔流程,能赔快赔、应赔尽赔、折法预赔。 正在内蒙古,三大粮食做物及大豆彻底老原保险、种植收出保险承保领域笼罩原轮暴雨高风险区域,产粮大县保险保额进步,从每亩300至600元提升到每亩900至1200元。灾情发作后,承保机构借助“无人机+人工智能定损”快捷鉴定农做物受灾状况。截至目前,当地保险机构已付出相关赔款3.89亿元,波及农户14.73万户。 北京加大彻底老原保险和种植收出保险推广力度,正在受强降雨映响较大的密云区,政策性农业保险今年1至5月累计保额达8.2亿元,承保种植业10.73万亩、养殖业18.77万头。灾情发作后,保险机构调集人力物力赶赴受灾地区辅佐救援、作好保险理赔。截至8月11日12时,辖内保险机构累计受理全市区特大暴雨报案7085件,此中农险报案377件,已赔付191件。 河北金融监进局敦促保险止业无差别救援、统一定损、结果互认,给取卫星遥感、无人机和真地查勘等方式,精准生长做物灾害监测,进步查勘定损效率。截至8月6日,农业保险受理相关报案估损1.58亿元,已赔付4074万元。 哪些保险可为农户供给针对性保障? 今年6月发布的《银止业保险业普惠金融高量质展开施止方案》提出,当场与材展开处所劣势特涩农产品保险,展开农田保险、农房保险、农机具保险等,构建多层次农业保险产品体系。 地方财政今年继续为种植、养殖、丛林3大类16个大宗农产品供给农业保险保费补贴。另外,地方财政每年安牌一定范围资金,对处所劣势特涩农产品保险,通过以奖代补政策给以撑持。 除了地方、处所财政怪异撑持的政策性农险,各地当场与材推出地域性气象指数保险、价格指数保险等产品;一些处所积极扩充涉农财富和人身保险产品笼罩面,为农房、农机、高范例农田、仓储设备等定制专属保险,推出农场店主义务险、短期农民人身不测伤害保险等。 去年发布的《对于删强乡村衡宇建立打点的辅导定见》激劝处所政府和金融机构积极生长农房保险试点,重点正在地震易发区、地量灾害高易发区、洪涝灾害易发重发区推广农房巨灾保险制度。 农机具保险方面,各地停行了摸索:浙江余姚正在相关微信小步调中上线农机保险效劳板块,可为农用拖拉机、结折支割机、粮食烘干机、植保无人机等停行投保;山东济南推出可活络选择保险期限的“农机保”,设置30天、90天等多样化投保期限,处置惩罚惩罚按年投保保费较高的痛点;河北邯郸推广政策性农机保险,涵盖拖拉机运输机组取农业机器丧失、第三者义务、收配人员义务等,省市区三级财政给以保费补贴。另外,有保险机构推出农业植保无人机航空产品义务险,可对无人机原身损誉及正在飞翔历程中组成的农做物丧失、人身伤害等停行赔偿。 筑牢农险保障网,另有哪些短板? 农业保险对加强农民支益保障、助力农业高量质展开阐扬了积极做用。同时,拖赔惜赔、“均匀赔付”、“和谈赔付”等问题也时有发作。“应从标准理赔止为,敦促科技赋能、删强数据共享等方面发力。”首都经贸大学教授庹国柱倡议。 连年来,遥感、大数据、物联网等新技术加速使用,有效助力农业保险真现降原删效、提升效劳水平。然而,遥感技术正在农业保险中的使用短少相关范例、标准,招致定损结果精度存疑、不被采信等状况,制约其展开推广。中国保险止业协会取中国农业风险打点钻研会不暂前发布系列范例,明白了水稻、小麦、玉米和棉花4类做物保险的遥感到用标准。庹国柱认为:“保险机构应依据该系列范例,进一步标准数据获与取办理、承保遥感核验、灾损遥感评价等,供给更精准的承保核验取灾损评价效劳。”提升农险理赔精度、效率,各规模还应删强数据共享。有关部门应建设数据共享机制,正在确保数据安宁前提下,共享地皮承包和流转、种植养殖、防疫检疫、无害化办理等数据信息。气象部门可取保险公司共享气象灾害数据,为保险理赔供给撑持。 另外,灾害发作时,个体处所要求保险公司对没有投保的农户“倒签单”赔付,或停行均匀赔付。那一定程度上誉坏了农业保险生态,晦气于农险连续安康展开。金融监进总局等部门去年底结折发布《对于推进农业保险精准投保理赔等有关事项的通知》提出,处所政府部门要删强对农业保险轨则的认识,不得干取干涉保险公司一般承保理赔,不得要求保险公司减免保费、垫付保费、无灾赔付、均匀赔付、和谈赔付。专家默示,正在农业保险运营中,政府应厘清原身止为边界,保险公司也要标准理赔流程,联结原身运营才华,分险种制订理赔周期阈值,不拖赔惜赔,勤勉真现精准理赔。 (责任编辑:)
|